主页 > 新闻中心 >

诺奖得主罗伯特·莫顿 | 被扭曲的科学事实 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组委会”未获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9月14日-16日,2017第四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贵阳成功举办。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C. Merton)受邀出席,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对“科学:事实与虚构的博弈(Science - Fact and Fiction)”的探讨。

本次演讲将重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来观察扭曲科学事实对个人行为和公共政策决定的影响,以及其影响过程。

科学事实是如何被扭曲的

设想一下美国金融市场上突然涌现出一则爆炸性新闻,市场纷纷随之而动,风生水起。这时候,有人出来辟谣,这则消息是假的,市场又紧跟着调试自身节奏,恢复原始的平静。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不实新闻后,金融市场渐渐对于这些波动变的不再敏感。这种新闻不敏感性的产生对于新闻通路没有半点好处,以至于来自美国白宫发出的消息,也没有人相信了。

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造成了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理解的差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期刊、报纸等途径获得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人们无从判断信息的真实与否,而只能选择相信。信任的建立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建立的信任确实令人担忧。

为什么要扭曲科学事实

关于科学事实为什么被扭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媒体或者相关人物受到某种威胁、某种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刻意的言不由衷。亦或是某种宣扬或声称被反复提及,纵使是谎言,也造成了民众不得不去相信的效果。

风险和产出总是伴随产生的,风险越高,产出越大,这点无可厚非。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想要多大的产出是由决策者作出的选择而定。经济学的存在在于可以提供参考关系模型,例如风险和产出的比例走势,但是一个国家要选择承担多少风险指数是由它的决策者而定的,铤而走险、稳步向前都是选项。

扭曲科学事实带来的社会后果

信息供求链中明确指出信息处理的过程分为信息收集、数据模型、分析结论三个步骤,而其中每个步骤里都可能存在倾向性,就连信息收集这个看似中立的源头步骤也有可能出现巨大偏差,有时候甚至整个数据都是臆造出来的,而通过这些数据而得出的结论自然而然的存在严重的误导性。

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养老金保障系统,法律上规定美国政府需要为养老保险提供资金,但是事实上美国政府并没有这么做。美国政府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审计数据上做手脚,来减少甚至转嫁这种负担,从而造成了养老保险问题成为了美国38年来最为尖锐的矛盾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们有义务去给科学界创造一片净土,给大众提供真实的理论,而非虚假的声称;对于那些左右科学真理的人们,我们有义务去跟他们抗争,让那些在科学道路上的学子和老师们能够对于科学抱有永久信心。

(摘自2017第四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世界青年创新论坛演讲)